其他
让未来之城水长清(央视《焦点访谈》)
点击标题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可快速关注
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说:“雄安新区的设立跟白洋淀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央为了白洋淀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在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中,在制订白洋淀治理和修复保护的规划中,对白洋淀未来治理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能够达到城淀共荣的目标。”
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实施白洋淀生态恢复”一章中,明确提出了白洋淀水质治理的目标——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从劣V类恢复到Ⅲ-Ⅳ类,这目标并不容易。白洋淀是大清河流域的下游,上游来水一直是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因此当地制定了上下游协同治理的思路,按照“控源、截污、治河、补水、搬迁”的办法,加强外源污染源管控,实施截污工程。三年多来,雄安新区排查整治13000多家“散乱污”企业,关闭了73家羽绒企业水系工段自备水井,取缔关停了343家养殖场。为进一步提升上游河流入白洋淀水质,2019年7月,当地在入白洋淀的府河、孝义河入淀口处启动人工湿地建设。两个湿地总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目前湿地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工程采取近自然生态治污模式,入淀河水通过连通渠和配水系统进入湿地,依次经过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和水生植物塘等多级水质净化单元,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达标后再流回主河道。
再经过半年试运行,预计明年七月府河河口湿地将进入稳定运行期,每天处理水量达到25万吨,相当于一个中等人口规模城市的用水量。除了改善外部入淀的河流水质。在白洋淀边、淀中目前还有78个村,居住近10万人,这些居民未来将逐步搬迁,但是当前他们的生活污水如何确保达标排放也至关重要。
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程钢说:“78个村,尤其是淀中村39个村的污水治理,最大的难度是收集,给定的指标是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因为淀区的地形太复杂了,用重力管网是不可能收集到的。”
为了实现“一滴污水也不排入白洋淀”的目标,雄安新区新建了57座污水处理站对污水进行全收集、全处理,哪怕岛上最最偏僻的一户人家也不能落下。
目前,有三家污水处理公司在负责运营这57座污水处理站,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对排水指标随时进行监控。今年9月,他们还对排污口连续超标数量和次数较多的单位进行了公开约谈,要求强化排污口管控和运维单位主体责任,严苛的标准让运维单位不敢松懈。
目前,白洋淀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治理已初见成效,污水已不再直排入淀,居民生活污水的难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在各方努力下,2017年以来,白洋淀水质逐年改善,2019年白洋淀水质达到十年最好水平。2020年,白洋淀水质同比继续好转,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24.5mg/L,同比下降6.49%,一些区域达到Ⅲ类。白洋淀生态治理的脚步还不能停下,当地监测发现,白洋淀夏季水质还不理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淀泊鱼塘和内生性有机质的累积,能否消除内源污染,也就是清除白洋淀淀泊的底泥污染是决定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的关键所在。因此,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也开始从试点逐步进行。
傅首清说:“一方面要按照阶段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白洋淀作为湿地生态系统,还要尊重科学规律,因为全国对于这么大规模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治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考虑到内源污染、外源污染,还有上下游的协同,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系统地推进、协同地配合,才能够完全实现,所以按照白规的目标,今年水质达到Ⅲ-Ⅳ类,但是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要稳定实现Ⅲ-Ⅳ类这个目标。”
白洋淀治理还有一个要求是保证水的充沛。在相关《规划》中提到,要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统筹引黄入冀补淀、上游水库及本地非常规水资源,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从2019年开始,滚滚黄河水从引流渠汇入白洋淀。
白洋淀的水在持续改善,与此同时,雄安新区也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容东片区的安置房建设工地,以五天一层楼的速度在加紧建设。按照相关规划,2025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投运,一个高品质宜居宜业的城区雏形将初步显现。对于建设中的雄安新区来说,保障新区水安全、构建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也是重要的一环。
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杨松说:“雄安新区上游地区地处太行山迎风坡,暴雨强度大,全系水域受同频次暴雨笼罩机会比较多。另外一个特点,大清河领域的源短流急、山地到平原过渡带短,洪水形成的时间较短,最大的一到两天,短的几个小时,洪水灾害的突发性较强。”
正是因为雄安新区地处的地理环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大清河流域防洪体系。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滞的原则,充分发挥白洋淀上游山区水库的拦蓄作用,疏通白洋淀行洪通道,适当加大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提升大清河流域防洪能力。根据新区总体规划中分区设防、重点保障的原则,起步区防洪工程按200年一遇设防。记者在防洪堤建设现场还了解到,生态防洪堤全部是采用一级提防的标准建设。
按照生态防洪堤专项规划,将建设环起步区100公里生态防洪堤。生态防洪堤从2019年开始建设,开工堤防总长度达到45公里,今年主汛期前已全部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起步区100公里的堤坝,在确保防洪能力的前提下,生态防洪堤在设计时还将坡度放缓,建成之后这里将建设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去处。
除了外御洪水,雨季内涝也是困扰不少城市的一个难题。那么雄安新区建成之后能否避免“城市看海”的现象呢?
杨松说:“新区因为地势相对来说比较低,城市建设标准也很高,所以按照起步区来说,排涝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标准来设防,百年一遇的标准来校核,就是说按照目前规范确定的最高标准来对起步区的排涝标准进行设防。”
为了确保雄安新区的水安全,起步区采用北截、中疏、南蓄适排的原则来布置排涝体系。尤其是创造性地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将它为蓄滞洪的低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营造湿地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并且实现在线实时监测白洋淀水位,适时抽排城市内部雨水,确保雄安新区的防水排涝安全。 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离不开白洋淀的一淀清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雄安新区设立3年多以来,白洋淀生态治理与保护可谓紧锣密鼓,整治“散乱污”企业、建设人工湿地、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建立水源补水机制、完善防洪排涝体系等等,从地上到地下,从上游到下游,从减污到补水,多管齐下,让白洋淀的水量大了、水位高了、水质好了。城淀共生,城淀共荣,既是千年大计的高质量起点,更是未来之城的理念坐标。
来源:央视《焦点访谈》、生态环境部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一周要闻(12.6-12.12)
歌咏比赛展播(6)|廊坊市生态环境局大厂回族自治县分局唱响《环保人之歌》